這時候只要追星就好了|04_~首爾朝聖心旅行~:我用盡力氣,只為演唱會、簽售會、接近你

--

✹本文有注音文。大概一直都會有。

✹這篇單純以台灣、韓國場為參照,其他海外場就不納入範圍。

本章要講的是: 追星的跨國移動

在台灣看控跟在韓國看控的差別 朝聖旅行(ㄣ?)

前言

上過英國文學史的人應該都有讀過坎特伯里故事集,故事就是一群人要去位在坎特伯里的大教堂「朝聖」,也就是一個進香團裡的大家share彼此的故事或聽來的奇聞八卦。這趟「朝聖」(pilgrimage)當然是指宗教意義上的,他們要去的是一間天主教大教堂,不過這些人從醫生到小女傭都有,也就是說各種人都有。「進香團」,這麼稱呼可能會讓人聯想到阿公阿嬤坐上遊覽車去大廟拜拜的景象,但我認為追星追到首爾(kpop最大基地)去就是一趟朝聖的進香之旅,人人都是坎特伯里故事那些人物。

「首爾場」指的是一個團體或歌手在kpop基地的演唱會,通常會開個三天,在一個大場館舉行,演唱、表演時間也會比在海外還長。迷妹們的首爾朝聖之旅,就從搶到票開始。

定位準備:台控還是韓控?

(控=콘서트、コンサート的第一個音)

在台灣看演唱會,和在韓國看演唱會,有什麼不同?

在台灣,一場韓團演唱會要價高昂,動輒2000起跳,最高價位的搖滾區(離偶像最近的位置,通常是standing席)高達7、8000也是有可能的事。價位會這麼高,自然是要分擔機票錢、旅館錢、中間代理公司的費用以及偶像來台後各式各樣的必要花費,所以一個人收這麼高昂的票價,其實也是在分攤偶像來台的各種成本。

還有一個稍微刺激、令人有些不安的變動因子在:主辦單位。你常聽到的理想國、超級圓頂這些都是常代理韓團演唱會的公司,他們也是主導票價的對象,所以當你聽到演唱會由哪間公司主辦,相信也會對票價有個底了。而且,這些主辦單位還會負責招來外面的工讀生,應付演唱會當天的各種狀況。粉絲會尖叫、暴衝、各種脫序行為都有可能出現;然而工讀生本身也參差不齊,很難保證出事的不是工讀生或主辦公司的人。像是SEVENTEEN 2017年2018年在台灣都發生過一些人為造成的非意外事件。在台灣參加演唱會的好處就是結束後可以直接回家,嗎?這些演唱會一定都在台北市舉辦,對於住在雙北的人可能還好,都可以直接搭捷運回家,但是外縣市的人還得另外花費交通費、住宿費。幸運的話,可以住在朋友家或親戚家,但交通費仍是一筆不小的花費。

舉我自己的例子而言,以前高中、剛上大學時要參加演唱會,遠從高雄北上(都很幸運蹭到朋友家),火車自強號一趟八百多,來回就是一千七。搭遊覽車⋯⋯太痛苦了,但來回就可以壓低到一千出頭。搭高鐵,就非常傷本。所以那段時間我都是寧可搭西部的普悠瑪,三個小時半能到台北。然後演唱會幾乎都是買搖滾區,或者是稍微次要一點的最近座位區,所以整趟花費將近萬元,非常可觀。不過在刷卡的那瞬間,人真的是會毫無感覺的。

那如果是出國看演唱會呢?從小港機場出發,一般傳統航空飛仁川機場可以買到一萬出頭的機票,會買的話還能搶到七、八千的票。如果用機+酒組合也能買到更便宜的票,但我第一次是住朋友找的青旅,第二次是朋友推薦的青旅Happy Tree(在快樂樹內都是迷妹,可以看到一大疊一大疊簽售專輯,旅宿內提供電棒捲、柳橙汁、辛拉麵和小麵包,浴室也大,而且老闆很親切、到了晚上回覆訊息速度還是很快,英文也通><)。我記得兩次飛首爾都是買不到一萬元的機票,第一次是請爸爸認識的人買,第二次是自己刷旅行社的機票,演唱會通常會是在大旺季的暑假(六~八月),韓國又是台灣人的熱門旅遊國家,所以用這樣的價格買到票,整體來說蠻划算。

如果你google 「團體名 首爾演唱會」、「藝人名 粉絲見面會」等等,就能找到很多網誌、粉專、Youtuber、vlog⋯⋯等等媒介,介紹或分享他們去首爾親眼見偶像的心得和路線圖教學。一般來說,如果只是要去旅遊,一定能在網路上找到很多詳細的解說,和最方便安全的交通路線。不過迷妹們追星不可能只是去一般的旅遊景點,除了去那些觀光勝地外,還要去偶像曾去過的咖啡廳、景點「踩點」,而最重要的就是:怎麼用最快的速度到演唱會場館去。

首爾演唱會的票價就便宜很多了,大概都落在一千~三千內,稍微高級一點的場地可能會兩、三千起跳,但跟台灣相比,完全是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。所以這樣算上去,再加上附加的觀光旅遊、道地的韓國料理。在周筱婷的碩士論文「台灣哈韓族的跨國追星實踐」[1]中,實際訪問到了八位追星族的跨國追星經驗,這些追星族一點都不衝動消費,相反地他們經過精密的計算與考量,掐準了時間,才飛去韓國或各種海外場為自己偶像應援,也能達到觀光旅遊的目的。或是趁留學、遊學、交換學生、赴韓打工度假(like my friendㄉㄉ)等機會接近偶像,也能順便體驗韓國生活。

話又說回來,這樣的跨國移動,究竟算不算是一種資本較優渥的體現呢?就上述所提到的留學生來講,付出的知識相對較多,那麼如果只以單純出國看演唱會這個行為而言,或許是的。學生族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飛去韓國看演唱會,就我所見所聞,多半是會趁著家庭旅遊時順道去,或者家裡願意金援兒女出國看演唱會,再不然就是真的散盡自己財產去了。

但台灣演唱會就不值得參加嗎?當然不是,在特定場域、國家、文化內才能發展出的那些特有應援文化,像是這篇文講的紙牌應援,就是以前台灣演唱會必備的給偶像應援的環節(也舉過幾次www)

朝聖之旅:首爾演唱會的特殊性

回到朝聖兩個字。朝聖的移動,其實充滿了跨國的能動性,尤其這些能動主體是一大群被愛偶像的心催生力量的女性(不論年紀),我不認為有些事是只有年輕時才能做,或年輕時才會有衝勁,因為像SEVENTEEN台灣場就能看到少數幾個日本阿嬤(咦)所以朝聖之旅,就是想去就快去,只要不是死了都還有機會(幹)

我們常聽到大家有個說法:在自己家主場就是不同。其實我也就去過幾場,說不上特別熟悉偶像在主場的relax感,但我能確定的是,偶像在韓國開演唱會真的會無視時程表,SEVENTEEN 2018年、2019年的安可唱了大概八次[2]的Very Nice?在外國演唱總是要遵守當地場館的限制,在台灣,通常十點之前就會結束,超時可能會遭到居民抗議。而且受限於語言,想要ment時間[3]大聲傾訴自己對粉絲的感謝與愛,還要經過翻譯轉手,花費的時間和成本也相對提高。

反之,在首爾開演唱會的話,偶像可以不用在乎台下有沒有其他語言的粉絲,畢竟這是他們主場地,可以安心地用自己的母語、熟悉的語言說話,也因此可以看到更多因放鬆而有的有趣互動。要看到偶像這樣的一面,當然也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,我指的不只是錢財和移動的時間,包含前期的搶票(跟多國人搶)、規劃旅行、買機票,都跟在台灣衝動行事不同,學生族用時間換,社會人用金錢換。

註釋

[1] 周筱婷,〈台灣哈韓族的跨國追星實踐〉,(台北: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,2016年)

[2] 關於安可的影片可以自行上YT搜尋,因為找不到2019年八月底的影片,不然就是2018年官方DVD的盜錄

[3] 演唱會間、演唱會後的聊天時間

2021.12.17.

--

--

Try not to be Serious

1995 / 追星追樂團 / 寫寫畫畫 / 文科研究生(原名:Cecile With a Melon)